- 翰墨君缘--写意牡丹入门画
- 翰墨君缘--工笔花卉“八法
- 翰墨君缘--国画技法|山水
- 翰墨君缘--学画需会用墨,
- 翰墨君缘--陈之佛:花鸟画
- 翰墨君缘--注意这些,能让
- 翰墨君缘--著名画家孙其峰
- 翰墨君缘--蒙娜丽莎到底有
- 翰墨君缘--这10句话,你写
- 翰墨君缘--国画中蜜蜂、蝴
- 翰墨君缘--国画教程:牛的
- 翰墨君缘--初学书法的十二
- 翰墨君缘--中国画颜料的使
- 翰墨君缘--在这里,最美八
- 翰墨君缘--要想画好国画,
- 翰墨君缘--何为没骨山水画
- 翰墨君缘--没骨画的起源、
- 翰墨君缘--《千字文》全文
- 翰墨君缘--国画桃花怎么画
- 翰墨君缘--传统山石技法
- 翰墨君缘--国画菊花的绘画
- 翰墨君缘--有哪些隶书字帖
- 翰墨君缘--用笔,如何直接
- 翰墨君缘--《一片春心付海
- 翰墨君缘--学习山水画的基
- 翰墨君缘--花鸟画技法秘诀
- 翰墨君缘--学会了这九种常
- 翰墨君缘--草书的连与断
- 翰墨君缘--国画教程:写意
- 翰墨君缘--涨知识了:国画
▲杨升《蓬莱飞雪图页》 绢本设色35cmx30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“没骨”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,指不用墨线勾勒,不用勾轮廓,不要打底稿,更不能放底样拓描。作画时,要求画者胸有成竹,一气呵成,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物景。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山水画,称之为“没骨山水”。
相传
没骨画法的起源有多种说法。纵观历代画史,尤其在明清以后,皆认为六朝张僧繇(张僧繇是南朝梁时代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。他与顾恺之、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“画家四祖”。)开“没骨山水”一体。
最早提出了这种说法的似乎是南宋楼观,其在一幅传为《杨昇没骨山水》(现藏台北“故宫博物院”)作品的卷尾题跋云:“梁天监中张僧繇,每于缣素上不用墨笔,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,谓之抹骨法,驰誉一时。后惟杨昇学之,能得其秘”。此图曾入清宫内府,并录入《石渠宝笈三编》,但作品是否杨昇真迹尚有争议,王季迁先生认为是明人染绢之后的伪托之作。
楼观在题跋中并没有言明此卷作者,只是根据作品的面貌提出了擅长没骨法的两位画家,只是提醒“览者勿轻视之”。《石渠宝笈三编》因此题跋提及杨昇,遂定其画作者为“唐杨昇”,似乎过于武断。但有一种可能是,假如这幅作品和楼观的题跋为真,那么至少在南宋就有了张僧繇和杨昇使用没骨法画山水的说法。如果他们的跋语是明朝或者是明朝以后所作,或是又发现其他类似楼观的跋语,则所作猜想,必须重新考虑。
▲传唐 杨升 翠岫飞泉 台北故宫 石渠宝笈录为唐画实为宋以后摹本
然而,张僧繇与“没骨山水”的联系,能让我们联想到的是“一乘寺”的作为没骨花卉之源头的“凹凸花”。根据史料记载可知,张僧繇除了有不少的卷轴画传世,还“善图塔庙”而且“超越群工”。唐许嵩在其《建康实录》卷十七记载“一乘寺”云:“(大同三年)置一乘寺,西北去县六里……寺门遍画凹凸花,代称张僧繇手迹,其花乃天竺遗法,朱及青绿所成,远望眼晕如凹凸,就视即平,世咸异之,乃名凹凸寺……”由此可见,张僧繇曾以“天竺遗法”绘“朱及青绿所成,远望眼晕如凹凸”的“凹凸花”。
根据对印度“凹凸法”的考证,可知他在作画过程中应该是以重色晕染,使物体呈现出的高下凹凸的效果。这种画法以叠染、晕染法为主,在印度阿旃陀壁画中使用频繁。这是一种主观性的程式化的立体表现主义,主要是运用色彩造型,使物象呈现出一种立体感。不仅适用于描绘花卉,更可用于表现人物、动物等。张僧繇若画花卉用如此法,转移至山水,想必也不无可能。
与张僧繇同时代的北魏、西魏以及杨升所处的唐代的敦煌壁画中,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的“没骨山水”。
▲西魏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画 狩猎图 局部之一
▲西魏 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画 狩猎图 局部之二
如果这个推想可以成立,这些北魏、西魏或唐代的壁画至少为张僧繇“朱及青绿所成,远望眼晕如凹凸”的“凹凸花”画法在山水画中的运用的可能性提供了佐证。
欣赏
蓝瑛的“以色造型”没骨山水
▲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48cm×189.4cm 1658 故宫博物院藏
▲明 蓝瑛 白云红树图 局部之一
最代表蓝瑛的“没骨山水”成熟风格的当推故宫博物院所藏的《白云红树图》轴,此图作于一六五八年,蓝瑛时年七十四岁。画上自题“白云红树,张僧繇没骨画法。时顺治戊戌清和,画于听鹤轩”。近景为浅坡岩,溪草丛生;或有云霭涌来,将远树隐没;木桥架于浅溪,隐者策杖寻幽;隔溪峦岗耸起,涧水直落潭中;岗上树木更为繁密,白云缭绕中,危峰参天。
全图山石在赭石或淡墨的底子上用石绿、石青没骨积染,再用墨色皴染其纹理,用矿物色在凸起部醒染;在近景和中景的山石底部用赭石接染。其苔点有多种,或用重墨圆点,或在重墨点上复点石绿,或以汁绿混墨而作瓣点,或用墨绿细笔梳扫草茵。树的画法是双钩树干,染赭石色;树叶则用红、白、绿、青等色直接点出。白云则或用粉积染,或用淡花青墨烘染,或在山石中用“留云”法画出。
《峒关蒲雪》
▲陆俨少(1909-1993)峒关蒲雪 纸本立轴 1956年作
常见的雪景山水,往往是残山剩水、不毛丘壑、枯枝败柳,虽笔墨满纸,却感画境闷塞,意境凄凉。陆俨少的《峒关蒲雪》,灿烂缤纷,极尽浪漫,彷佛是春山、秋山争艳,一夜之间骤降大雪,于是绿色葱茏的山上、红艳艳的树间又罩上一层薄薄的素裹银妆,娇美异常。
▲画作局部
构图一水两岸,辽阔平远。近处青山红树、屋舍人家,树根土坡上微微积雪。
▲画作局部
中景以元人笔致绘山丘枯树,蒹葭苍苍。
▲画作局部
更远处,浮云如织之中,渐显翠峰远黛,一抹皑皑白雪十分醒目。
《白云红树图》
▲清 刘度 白云红树图 山东省博物馆藏
此图以没骨法绘青绿山水。画面悬崖接天,山势奇特,云烟缭绕,流动飘渺,着色浓重、艳丽,自具特色,再现了山川恬静、奇幽的自然美景。自识“仿张僧繇白云红树图画法,甲申十月之望。刘度”。钤“刘度之印”、“叔宪”白文方印。按甲申为崇祯十七年,公元一六四四年。
《快雪时晴》
▲吴湖帆 1930年作 快雪时晴
《快雪时晴》是1930年(庚午)湖帆先生三十七岁所绘,仿唐代画家杨昇之作。杨昇画山水,传张僧繇没骨法,纯用颜色,不施水墨,有《雪霁图》等传世。湖帆先生此图即取意于杨氏雪霁图意,纯用没骨法,写山峦积雪,层林披素,旭日初升,大有“红妆素裹”之美。其法高古,虽绮丽明快而无丝毫俗态,足见先生传统功底之厚。
来源:瀚墨云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