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墨君缘-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


东方书画艺术网: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
编辑:金勇
时间:2020-06-15 13:48:17
翰墨君缘--《摘瓜图》的瓜在哪儿?  

公元756年6月,闹腾了半年多的安禄山攻陷潼关。一个月后,唐玄宗决定离开大本营去地势险要、易守难攻且物产富饶的四川避难,为了安全起见,他选择低调出行,只带了少数精英护卫和部分皇族家眷,少不得贵妃和宰相。谁知,三天后在马嵬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故,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,杨玉环也在此香消玉损,被一束白绫结束了性命。

已72岁高龄的唐玄宗,同时失去了江山和美人,在郁郁寡欢中一路西行。且不说翻山越岭的艰难险阻,这支皇家难民队最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,不得不靠杀御马,偷西瓜充饥,就这样狼狈不堪地跋涉了一个半月才抵达成都。

▲《明皇幸蜀图》

在随行人员中,就有李思训的儿子——唐宗室的丹青扛把子,太子中舍李昭道。后来,李昭道将这段“难忘”的历程画了下来,即《摘瓜图》,但为了顾及皇家的体面,他不能完全如实刻画仓惶出逃的实况,便巧妙地营造出一场帝王游春的太平景象,因而此图又名《春山行旅图》和《明皇幸蜀图》,所谓“幸”就是古代君王去某地巡访,这对于当地百姓来说,是莫大的荣幸。只是,此次“幸蜀”之行,所到之处,大小官员和百姓早因暴乱提前逃散而去,皇家军团连顿饱饭都没能“幸”上。

宋代曾出现多个藏本和摹本的《摘瓜图》,宋徽宗时期,内府大量对外征集名画,当时有献画者认为“幸蜀”的讽刺味有点儿明显,不敢贸然觐献,但《宣和画谱》中明确记载收录了李昭道的《摘瓜图》,画的内容正是明皇幸蜀这个场面。苏轼还曾为此作过《跋摘瓜图》,提到唐明皇骑马慢行和嫔御摘瓜的情景。之后叶梦得也在《避暑录话》中记录他看到的《摘瓜图》“明皇骑马,前后有宦官宫女随行。道旁的瓜圃里,有宫女在采瓜,或许因此而得画名”。

《摘瓜图》在没入宫之前,也叫《明皇摘瓜图》,大概是献画者为了避讳,便将“明皇”二字去掉,直接叫了《摘瓜图》。但最终,这幅画还是以《明皇幸蜀图》为天下所共知。

再后来,《摘瓜图》被赏赐出宫,从南宋辗转至元代,最后被赵孟頫收藏,也算适得其所了。

▲《春山行旅图》

现存的《明皇幸蜀图》和《春山行旅图》,两图表现内容和章法布局基本相同,但《春山行旅图》的山峰更加细高,装饰性更强,构图的疏密变化远不及《明皇幸蜀图》,被怀疑是晚唐或五代的仿摹之作。

白云缭绕在崇山峻岭间,高耸的树木掩映着崎岖的山路和悬空的栈道,走在上面的人和马都倍加着小心,充分展现了蜀道之难,而下方正有先行队伍逶迤而上,注定会是一场狭路相逢。

右侧一队人马从山岭间走出,也正朝栈道方向行进。队伍前方的红衣骑马者即是唐玄宗,除了相对端正的姿态,他骑的马也与别人不同,最显著的特征是马脖子上的毛被分成三撮,这种样式在唐代是御马的标志,名为“三花马”。

历经长途的跋涉,三花马也略显疲惫,面对小桥扬蹄不前,马的身体略向后倾。然而坐在马上的唐玄宗却稳若泰山,波澜不惊,保持着皇帝的威仪与尊严。紧跟其后的侍卫在马上已经有点儿东倒西歪,再后面是骑马的嫔妃,她们穿着胡装,戴着当时非常流行的帷帽,显然已经做了足够的远行准备。

小桥的另一边,即画面的中间位置,负责物资的队伍已在一片平地上稍事休息,有的挽起裤脚席地而坐,有的正卸下牲口身上的行李,初释重负的骡子立刻瘫倒在地……

整个画面看似漫不经心,甚至还有点儿妙趣横生,巧妙地回了逃难过程中的凄凄楚楚,俨然是一次太平盛世的即兴游春。

画面主基调以青绿色为主,间以墨色、花青、汁绿等冷色,与朱红、赭石、胭脂等暖色碰撞出一派金碧辉煌的富丽气象,是一幅典型的浓墨重彩的大青绿山水。

作为山水画家,李昭道以画风巧赡精致,“豆人寸马”也须眉毕现名贯古今,但作为唐宗室的一员和这段历程的见证者,就不能单以纯艺术的视角去演绎。尽管,他对美的表现很在行,而且,静静地吃个瓜,它不香吗?

但是,画中的瓜到底在哪儿呢?


来源:瀚墨云桥


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的友情链接

东方书画艺术网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的版权所有 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 copyright 2001-2020 东方书画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:   k1体育登录入口网页版的技术支持:    "));

网站地图